懶人走步道法~為了保留體力,個人喜歡以騎車或開車方式到步道入口旁,再開始步道之旅...
生命中常出現一些美麗的錯誤,就因帶著一份未知的好奇心與期待的新鮮感,讓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色彩呢!
原本想趁著「黃蜂」颱風遠離、梅雨鋒面來臨前的空檔,趕緊出門走走象山步道。當時自以為沒導航也能到達步道口,沒想到騎著騎著就進入了挹翠山莊~好吧,既然來了,就走走這條具有歷史人文意義的「糶(ㄊㄧㄠˋ)米古道」吧!
▲糶米古道 (紅線標示) 之「糶米」是來自途中經過一間糶米公廟而得名(糶米即賣米),在當時生活在三張犁的農民,為了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因而捨棄繞遠道的平地路,所以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這條小徑建於清道光年間,是早年當地農民往返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運送及貿易之用,共有500個石階,全長約400公尺,且幾乎都有樹蔭遮蔽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今天走的路線~從紫雲街入口走緩坡(粉紅線標示) / 糶米公廟 / 先往上走140階往「新坡嶺」方向(紅線標示) 回到 / 糶米公廟 / 繼續往下走360階,朝「德興煤礦坑口」方向(紅線標示)
交通方式:
一、大臺北公車:藍5搭至紫雲街口站(由紫雲街進入)
二、機車 (汽車不好停哦)
ps.如果搭公車藍5,又不想來回走太多路,建議由「紫雲街步道」入口進,由「德興煤礦坑口」出!
▲順著階梯往上走左轉,即往「糶米公廟」(08:49)方向前進
▲指示牌說明~前往新坡嶺450公尺,約30分鐘。
▲早上27度的氣溫又沒太陽,走起來很舒服,這一段步道蠻平緩!
▲沿途開了很多的「軟枝黃蟬」,為步道增添不少色彩呢!
軟枝黃蟬,別稱黃鶯、小黃蟬、重瓣黃蟬、瀉黃蟬、軟枝花蟬,為夾竹桃科黃蟬屬植物,原生於巴西,現廣植於熱帶地區,為觀賞植物。
▲雖有觀景台,但樹木擋住了視野,沒看到特殊景觀耶!
▲白鶴芋
▲前方就是糶米公廟
▲糶米公廟 位於吳興街600巷100弄119號(360階登山口)
▲糶米公廟 傳說百年前賣米挑夫常在過嶺前的大楠樹下歇腳,為感念神明庇佑,眾人相約每挑一擔米過嶺,就預留一碗做為興建土地公廟的基金,這座興建在百年楠樹下的土地公祠,就成為今天的糶米公廟。(資料來源:台北市大地工程處)
▲左牆是「三請孔明」的繪圖
▲右牆有「渭水河」的繪圖
▲看到距離新坡嶺才100公尺(往上),約5分鐘路程,於是先走上去瞧瞧!
▲糶米公廟 剛好位於360階處
▲供奉老山神牌位
▲人面蜘蛛
▲階梯上看到「390」,應該由下(德興煤礦坑)到此處的階梯數吧!
▲420階
▲古道旁有軌道,可能是以前運送米糧之用吧!
▲到達新坡嶺糶米公廟(09:08),走到這裡才花19分鐘而已(指標預估30分鐘)。
▲這裡就是糶米公廟步道口。2旁為墓區,所以就折返回到剛剛那糶米公廟囉!
▲從新坡嶺下來,回到糶米公廟(09:12)。覺得今天的天氣陰涼,蠻適合繼續走,所以再往德興煤礦坑洞口方向(往下)前進~
▲紅圈標示區為今天走的範圍。
從紫雲街走到糶米公廟(以此為三叉路口),先往上朝新坡嶺走,回到糶米公廟後,再往下朝德興煤礦坑洞口方向前進。
▲人面蜘蛛
▲糶米古道上有很多鏤空的賣米挑夫鑄鐵圖案,很有特色呢!
▲古道旁的大石
▲石洞解說圖
▲不知何時從山上滾下來數顆大石,剛好石與石互頂形成一個小石洞,裡面充滿水氣,饒富生機!
▲真的~別有洞天呢!
▲導覽圖
▲地藏殿
▲財神廟
▲蝸牛(09:32) 此時雨聲漸大,走在步道中因有很多樹葉擋住,所以不太會淋濕...。(當天因雨,隨即折返原處)
▲前方就是新坡嶺糶米公廟牌樓了
▲右側緊臨「德興煤礦坑洞口」
▲新坡嶺糶米公廟牌樓
▲新坡嶺糶米公廟牌樓(正面) 這是 5/25再度前來的照片,當天陽光普照,有點小熱啦!
▲古道周邊的「新埤溪」~古意盎然
▲剛好臨溪正修築連接「吳興街600巷100弄111號」到「糶米古道」的木棧道。
不久的將來,從巷弄到古道入口,走起來一定更舒適的!
▲德興煤礦坑口
▲礦坑內偶而會滴水哦!(電源有限,請自行開關。我以手機的手電筒照射,只走幾步而已!)
▲繼續往裡走,這張未打閃光燈
▲這張是有打閃光燈。
▲回到礦坑洞口,往外拍攝
▲「糶(ㄊ一ㄠˋ )米」~即「賣米」;「糴(ㄉ一 ˊ)米」~即「買米」
後記:
一、5/18(一) 機車就停在步道入口旁的紫雲街,從這步道入口開始(08:49),走到「糶米公廟」,往上走至「新坡嶺」(09:08),返回「糶米公廟」(09:12)。再由糶米公廟往下走朝「德興煤礦坑口」方向,因雨只到「財神廟」(09:29)即返回至「糶米公廟」。再由「糶米公廟」回到此紫雲街步道入口處(09:53)。來回總計約1時4分鐘。
二、5/25(一)再度從德興煤礦坑口補走一小段,補足上次沒到達德興煤礦坑口的缺憾!
延伸閱讀~
《台北市》內湖區~金面山步道,挑戰大岩壁&剪刀石山,絕對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