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雄獅【新北】大人囝仔2.0~落櫻繽紛飄天元~櫻芝飛舞三生園~八里左岸十三行~渡船頭淡水河畔一日,我們很喜歡敦親睦鄰行程,因為集合上、下車地點就在住家附近的門市,不必提早趕到北車。
- 十三行博物館 (資料來源:官網
)
博物館建築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設計理念發想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臺。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分別為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以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構築而成。最吸引人之處是「鯨背沙丘瞭望臺」與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鯨背沙丘瞭望臺象徵海中的鯨背與十三行人當時生存的沙丘,可以從館外地面拾階而上,觀賞夕照、淡水河海與觀音山之美景。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則象徵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
好康報報 新北考古公園~108年5月25日第一期工程完工,已開放園區了,屆時又多了一處可了解歷史文化、遊樂的好所在!
一、參觀時間:09:30~17:00 夏季(4~10月)週一至五延長至18:00,週六、日延長至19:00 休館時間:詳見官網公布
二、門票:80元 (詳見官網) 免費對象:新北市民、本國籍65歲以上年長者、未滿12歲之孩童、國內各級學校之學生、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55歲以上之原住民、持有低收入戶證明、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之會員
三、交通資訊:(詳見官網)
(一)捷運轉乘:
1.捷運淡水站1號出口/渡船/紅13公車/十三行博物館
2.捷運關渡站1號出口轉乘:
(1)紅13公車/十三行博物館
(2)紅22公車/田心站/十三行路/步行5分鐘/十三行博物館(田心)
3.捷運蘆洲線蘆洲站1號出口/704公車/田心站/十三行路/步行5分鐘/十三行博物館
(二)自行開車:
1.關渡大橋/臺15線八里方向/中華路/文昌路/博物館路/十三行博物館
2.台64線快速道路八里交流道/中華路/八里大道/商港三路/博物館路/十三行博物館
左為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右邊牆面為當期展覽及常設展資訊
我最後是走到這個觀景窗,之後再沿著出口指標走樓梯至館外
這是館外LOGO,今9點左右就到達,因尚未開館(09:30開館),所以大伙兒在館外隨意逛逛。
「鯨背沙丘瞭望臺」太大了不容易拍攝,就先來欣賞3D立體彩繪吧!
階梯牆面上的螃蟹雕塑
小白鷺雕塑
位於本館1樓的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以360度幻視海底隧道迎賓,逐漸走入水下世界 ; 再以考古學家工作室及VR虛擬實境體驗,身歷其境進入水下並認識水下考古內涵。
VR虛擬實境體驗
從博物館1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模型述說十三行遺址的發現過程 ~ 傳說中,民44年秋天,一位空軍少校隨機飛越觀音光上空,發現飛機上的羅盤的磁力出現異常反應。少校以為他發現了鐵礦,於是偕同地質學家前來探勘。結果發現這些鐵塊是史前人類冶鐵所遺留下來的鐵渣,因而判斷此為史前遺址,並依當地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沿著樓梯呈現十三行遺址地層
地層斷面複製過程:
1.剖面整平: 使用鏟子剷平地層斷面,同時清理層面上的鬆土。
2.烘乾地層表面: 以瓦斯噴火器烘乾地層,並利用高溫鬆解層面結構。
3.地層膠結: 將P.V.系統之熱可塑性粉末接著劑與丙酮混合後之液體,噴灑於層面,並隨即點火,以促使壤土膠結。重覆2、3次,使表面形成半透明膠模。
4.黏貼麻紗布: 在膠膜上塗抹P.V.冷可塑黏膠,並舖上麻紗布,再於紗布上塗抹黏膠,使紗布與地層密貼,重覆施加2層麻紗布,待至膠乾。
5.剝取地層標表: 約24小時黏膠完全乾固後,即利用鏟子從層面後10~20cm處剝取地層,並進行修飾整理工作,以便展覽保存。
第一層(表土層)~晚近的文化堆積
第二層(近代文化層)~清代以及日治時期的文化堆積
第三層(十三行文化層)~十三行人的文化堆積
第四層(生土層)~沒有人類活動的遺跡
從民46年發現十三行遺址/民79年搶救十三行遺址/民92年 十三行博物館開館
博物館2樓 左~各式小刀 ; 右~搗檳榔小臼
博物館2樓 左~角製火藥筒 ; 右~警鈴
博物館2樓 卑南族少年會所模型
博物館2樓 木琴
博物館2樓 狩獵刀
博物館2樓 鄒族男子會所模型
博物館2樓 兒童考古體驗室,設有發掘沙坑及透過立體陶罐拼圖,體驗文物修復。
博物館2樓 即使離兒童時期已久,一時手癢,跟著玩一下吧!
博物館2樓 牆上投影
博物館2樓 十三行人生活樣貌
博物館2樓 投影技術虛擬進入十三行生活聚落
博物館2樓 投影技術虛擬進入十三行生活聚落
博物館2樓 從陶器的外形、顏色、紋飾、數量和成份,分析結果得知~十三行人會和島內其他人群(包含宜蘭、花蓮及中部)交換陶器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博物館2樓
上排 左至右: 木匙*3、珠寶箱、有蓋木碗、家屋橫樑
下排 左至右: 腰鈴、蜜蠟板、泥偶*6
博物館2樓 木雕
沿著樓梯走至最上層
走道中間為半透明的玻璃,由上往下可看到1樓考古探坑工作模型區哦!
由觀景窗往電梯方向拍攝 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可搭乘電梯上來
參觀完,隨即依出口指示,緩步走下來,最後通至館外。
館外園區
垃圾桶造型蠻可愛的
記得以前夏天,這裡有種植蓮花,傍晚時分在此散步,河面上的風也會吹散一些暑氣的!
新北考古公園 (官網) 今年3月即將開放,等開放後再來戶外踏青了!
新北考古公園 有這5區哦!下次有機會再來參觀吧!
新北考古公園鳥瞰圖
新北考古公園 從圍籬空隙 舉高相機拍攝
一旁為污水處理廠
- 八里渡船頭老街 八里渡船頭位在米倉村中,是早期民眾往返八里及淡水的主要交通工具,單程只需6~10分鐘即可到達,搭船還可欣賞兩岸風光,感受微風吹拂。
八里左岸,也是很多單車族喜愛的步道之一,以前曾租腳踏車在此騎上一小段,感覺很不同,可邊欣賞沿岸河景、品嚐渡船頭旁美食....
碼頭
平日除了我們旅行團外,只有少數單車族、或附近居民路過,遊客真得不多耶!
炒孔雀蛤 200元 來八里就是要品嚐孔雀蛤,但平日就只有佘家孔雀蛤大王開門。所以就進來回味一下好久沒吃到的美食!只是印象中,很久以前比較大盤啦!
蚵仔酥 250元
還想再去吃點其他小吃,所以只點2樣~
八里的雙胞胎,也很有名,這次買了紅豆餅20元。
楊媽媽手作豆花、甜點
綜合豆花(熱) 可選3種料 60元 還不錯吃,但加的薑湯似乎不太夠味,沒什麼感覺!
- 淡水天元宮 櫻花咧?聽說過年期間三色櫻盛開,現已結束了,3月份的吉野櫻還需等一段時間,所以只好欣賞園區的杜鵑花!
交通方式:
一、捷運淡水站2號出口旁,轉搭875號公車往北新庄線,於天元宮站下車(約20分鐘)。
二、接駁公車:新北市政府交通局自2/28至3/31止,推出「捷運淡水站-天元宮」及「輕軌淡水行政中心站-天元宮」兩條接駁公車。
難怪 賞櫻專車也是空盪盪的!追櫻的朋友可能要多多關注「淡水天元宮花況報導」吧!
- 三芝三生步道 現在沿途也沒什麼櫻花,就當運動散步囉!
交通資訊 : 捷運淡水站轉862(往基隆方向)、863(往金山方向)、867公車(往尖山湖方向),到新庄子站下車。
溪水兩旁皆有步道可走,左側這邊的石塊路面較不平整!
過橋這一邊的步道較平哦!
三生步道的櫻花也是稀稀落落的!
因時間不足,好友走到這裡就折返~圓山草堂 低消150元,純參觀50元(可抵餐費)。
圓山草堂(官網) 是畫家王昭權蛋彩畫與陶藝家妻子陳佳慧陶作兩人聯手打造的一個藝術工作室,現在已成為一間「藝術家咖啡館」。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橫山里大坑1-2號
電話:(02)26361011
開放時間:09:00~18:00(用餐需預約)
農夫市集旁的花花草草
後記:今天雖踩踏了4個景點,但若真正想盡性參觀、遊玩一番,還是得自己前往。包含十三行博物館的新北考古公園開放後,或三芝三生步道的圓山草堂的櫻花咖啡館,都值得再次探訪,細細品嚐的。只是路途真得很遠,單是公車轉捷運再轉搭公車,單程交通就需花2個多小時...,就令人打退堂鼓!
延伸閱讀~